6月27日下午,纪录片《山水铭刻——重走父辈浙西抗战路》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发布。纪录片聚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一批不愿做亡国奴的上海青年在淞沪会战打响后离开上海,转赴浙西投身抗日救亡工作的历史。活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第一集《缘起》。记者了解到,全片共分为10个篇章——缘起、前哨、奔赴、坚守、奋臂、探究、巡演、戕害、牺牲、觉醒。该片将于7月上旬在B站纪录片频道上线。
活动现场播放纪录片第一集。主办方 供图
影片以洪宝鋆、洪宝山、吴联膺(曾用名吴联英)、贾起、贾超、茹茄(即沈之瑜)、吴联翔等青年1937年至1940年初的行进足迹为主线,通过沿途事件与人物故事,重点展现当年在浙西坚持抗日文化宣传与中华教育传承的文化与教育工作者群体的正义信念、家国情怀、不屈血性与铮铮风骨。
吴联膺之女吴榕美交流创作历程。主办方 供图
2024年11月中旬,摄制组深入浙西地区进行为期十余天的外景拍摄,行程覆盖十个市县、二十余个关键点位。循着当年青年的迁徙路线,摄制组选取宁波、遂昌、龙泉、青田、安吉、临安、於潜、德清、余杭、嘉兴等地,重点寻访并记录了以下场所的历史与故事:民族日报社旧址、民族文化馆旧址;民族剧团与最前线剧团的组建与演出场地;浙西一中、浙西二中及各地简易师范旧址;几位英雄校长曾任职的莫干中心学校、嘉兴一中旧址;浙江大学芳野分校旧址;茹茄被派往工作的小顺兵工厂旧址;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关押、枪杀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的西天目山南庵、乌子岭等地。
在上海的拍摄,开篇场景设于百代唱片公司旧址(小红楼)。其选择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抗战时期上海在音乐创作与传播方面作用显著,小红楼曾录制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一批重要抗战歌曲;二是奔赴浙西的青年们正是带着这些激昂的旋律,深入当地学校、军队与乡村,用歌曲激励民众抗战决心、鼓舞必胜信念。
摄制组还在上海抢救性采访了102岁高龄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女战士、原上海中共地下党联络员赵衡,她亲述了当年护送进步青年奔赴苏北根据地的经历。同时,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及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的历史素材与现场画面,作为展现东南抗日前哨背景的重要资料,融入纪录片的叙事篇章。
本次活动由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委指导正规配资平台开户,静安区文旅局主办,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多家单位给予支持。
点搭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